(中央社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)希臘國債問題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爆發以來,一路延燒至今年,希臘政府與國際債權人仍力求在最後一刻達成共識,希望避免違約甚至脫離歐元區的嚴重後果。 以下為希債危機大事記: 2001年:希臘加入歐元區。 2008年:全球金融危機發生,歐盟領袖在12月同意通過2000億歐元的振興經濟計畫。 2009年:4月,歐盟要求法國、西班牙、愛爾蘭和希臘減少預算赤字。 12月,希臘承認債務高達3000億歐元,為現代史上最多。希債佔國內生產毛額(GDP)113%,幾乎達歐元區設定上限60%的2倍。信評機構開始為希臘銀行及政府債務降級。 2010年:1月,歐盟報告譴責希臘會計程序發生「嚴重違法行為」。2009年希臘預算赤字從3.7%上修為12.7%,達到歐盟規定上限4倍以上。歐洲央行駁斥希臘將退出歐盟的臆測。 1月14日,希臘公布穩定與成長計畫,盼2012年將赤字減為2.8%以恢復國際信用度。 4月23日:希臘公債達3500億歐元,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(IMF)借款,因為已無法在市場上借貸。 5月3日:歐盟與IMF宣布以1100億歐元紓困方案拯救希臘,希臘成為歐元區第一個接受金援的國家,但條件是必須嚴格施行撙節措施,包括大砍工資並加重稅。 2011年10月27日:希臘經濟更加惡化後,歐元區提出第二項紓困方案,金額1300億歐元,而根據方案,持希債的民間債務人同意減記1000億歐元。 2014年12月8日:在希臘政府與歐盟及IMF等債權人對撥款意見一直不和之際,歐元區財政首長同意將希臘12月31日到期的紓困案延長2個月。希臘因而有更多時間實現改革承諾。 2015年1月25日:希臘提前舉行大選,結果齊普拉斯(Alexis Tsipras)領導的反撙節「激進左派聯盟」(Syriza)取得勝利,民眾寄予新的執政黨期望,盼重新協商不得民心的紓困方案,並削減過半國債。 2月20日:希臘政府以放棄主要反撙節措施並採用歐盟認可的改革方案,歐盟同意展延希臘債務4個月。 6月:希臘將IMF的還債期限延後至月底,創下已開發國家的先例。隨著希臘與IMF、歐洲央行和歐盟「三巨頭」(troika)協商陷入膠著,最終倒債的可能性因而升高。(譯者:中央社林仟懿)1040622


E5C7326EDB150287
arrow
arrow

    b99pv91t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